为深入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持续擦亮“便民利企、智慧高效”服务品牌,汉中市不动产登记交易服务中心以数据赋能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抓手,全面打通信息壁垒、优化服务流程、拓展线上渠道,持续推出不动产登记信息化建设十项创新举措,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从理念变为现实,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数字动能。
一、微服务不打烊,24小时在线响应
为打破传统登记大厅办证模式,中心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倾力打造网上办事大厅,升级24小时“不打烊”掌上服务平台,实现手机端在线申请、网上预约、产权核验等24个服务项目。
群众实名注册后,不仅能预约5个工作日内的业务、实时追踪办理进度、核验证书证明真伪,还可借助平台互动交流板块,在线咨询业务政策并答疑解惑。自平台上线以来,已累计服务28.9万人次,真正让“随时随地办”的便捷服务落到实处,切实提升群众办事体验。
二、电子证照全覆盖,指尖领证更便捷
传统纸质证书携带和保管不便,容易丢失和损坏。为方便不动产权证书的展示和利用,中心按照国家标准大力推行不动产电子证照的创新应用。
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经国家CA认证后,与纸质证书具备同等法律效力,可有效规避篡改、伪造风险;同时,电子证照信息可实时同步至“秦务员”政务服务平台、省政务服务“一窗平台”,实现多平台同源展现、跨系统共享调用。目前,电子证照涵盖不动产权证书、登记证明、住房登记信息查询证明等类型,权利人通过微信公众号即可下载、预览、核验电子证照,可在子女入学、户籍登记、营业执照办理、税费缴纳、公积金贷款、抵押贷款等场景直接使用。自2022年8月启用以来,已生成电子证照12.9万份,让“手机揣着房产证”成为现实。
三、政银融e登,跨域通办新突破
为解决企业群众在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时需要银行与登记机构间往返奔波的问题,中心在前期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长安银行、西安银行、农商行8家银行网点已设立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抵押登记进银行”服务模式,2025年6月30日中心与长安银行正式签约合作,创新打造“政银融e登”数字化平台,通过系统接口和模块嵌入方式实现银行审批与登记业务“无缝衔接”。
该平台突破地域限制,实现市辖长安银行网点均可在线办理市县(区)属地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涵盖抵押权首次登记、顺位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等全业务类型。目前,累计已办理29笔。此外,通过政银融e登系统接口,登记机构可实时向长安银行各级网点反馈不动产抵押物已被查封、冻结、顺位抵押等限制信息,为银行资金安全提供全方位保障。
四、在线委托省烦忧,掌上授权享轻松
过去,办理不动产登记委托需现场签署纸质文件,异地委托更是要跑公证处。为破解这一难题,中心在微信小程序上开发了“在线委托”功能,实现了9类高频业务“掌上授权、视频见证”。
9类委托事项包括登记信息查询、登记原始资料查询、证书证明领取、新建商品房(新房)转移登记、预告登记、补发不动产权证书、换发不动产权证书、存量房(二手房)转移登记、抵押权首次登记。群众登录小程序选择委托事项,完成人脸核验后即可电子签名授权,其中,涉及处分类的转移登记和抵押权登记业务,要求追加在线预约视频见证程序。自2025年6月24日上线以来,得到社会一致好评,业务数量大幅增加,累计已办理在线委托业务99件,平均节省群众跑腿时间2天,让“远程委托”既便捷又安全。
五、地籍图可视化,以图查房零距离
传统不动产信息查询依赖文字或编号检索,不可能实现地图定位和周边情况反馈。中心利用空间图形数据与不动产登记信息关联,在手机端推出“地籍图可视化查询”功能,打造“以图查房”全新体验。
该功能包括图层管理、以数查询、我的不动产三个模块。用户通过点选地图或搜索地址,可直观查看房屋坐落、用途、建筑面积及抵押查封状态,经叠加天地图影像图层还能了解周边路网及配套情况。为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系统对个人隐私信息脱敏,除“我的不动产”查询外,仅展示不动产自然属性。自2025年3月11日上线以来,已服务查询13242人次,让信息查询从“抽象文字”变为“直观图形”。
六、二维码附图,一码查图更高效
传统不动产权证粘贴纸质附图,易损坏、难复用,缮证效率低。中心创新推出“一证一码”模式,在不动产权证上加载二维码电子附图,替代纸质宗地图和房产分户图。
权利人扫码即可查看、下载电子附图,工作人员无需手工贴图,发证效率提升30%。自2024年7月1日实行以来,已核发带码证书28871本,彻底解决纸质附图“易污损、难追溯”问题,开启“扫码看图、图随码行”新阶段。
七、平台权限管理,数据安全筑防线
不动产登记信息涉及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安全防护至关重要。中心建立“三员分离”权限管理制度,设立系统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和业务操作员,实现登记平台个人操作权限的集中管理与合理配置。
同时,建立“一清二报”权限设定制度,严格清理工作人员操作权限,实行“一人一账号”;通过配备“UKey秘钥”进行用户系统认证管理,做到“人员、账号、秘钥、权限”四统一;实行“系统账户”审批授权和人员、设备、权限的实名制动态管理,并对个人权限的使用、变更、注销进行日志留痕处理。系统上线以来,未发生一起信息泄露事件,为数字化转型筑牢“安全屏障”。
八、水电气(暖)联动过户,一件事一次办好
二手房交易中,以往水电气(暖)过户需要分别跑多个部门,材料重复提交、流程繁琐。中心推出“二手房转移登记+水电气(暖)联动过户”集成服务,通过信息共享实现“一窗受理、同步办结”。
买卖双方在登记窗口提交申请后,系统自动将信息推送至水务、供电、燃气等部门,各部门实施并行审核,账号开新停旧,过户结果实时反馈。现已办理联动业务183笔,平均节省群众跑腿次数3次,全力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九、数据共享一窗服务,提质增效优体验
为解决不动产登记、交易、税务部门业务办理中重复提交材料、人工传递信息的问题,中心联合市数据局、市住建局、市税务局打通6个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搭建登记、交易、税务中间数据库,完成登记与交易存量楼盘数据挂接和全省不动产登记“一窗办理”平台对接,通过中间库,实现交易合同信息、房屋套次信息、完税信息、产权登记信息的实时交换,税务部门只需要在智能办税平台输入合同编号,一键获取办税所需的相关信息,系统自动完成房屋计税,提高了交易办税整体便捷度。
十、异常信息“早预警”,风险防控“早介入”
传统不动产登记业务中,对产权争议、信息不一致等异常情况的识别,主要依赖工作人员核查,不仅效率低,还易因人为疏忽导致潜在登记风险,如误将存在权属纠纷的不动产办理转移登记,或因材料信息与系统数据不匹配而引发后续争议。为强化登记风险防控、提升业务办理准确性,汉中市不动产登记交易服务中心依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不动产登记异常信息智能预警”,在受理转移、抵押等登记业务时,自动排查不动产是否存在“一房多卖”“已查封未解除”“抵押期限未届满”等异常状态,若发现问题立即触发弹窗预警,构建起“事前识别、事中拦截、事后追溯”的全流程风险防控体系。既为工作人员提供了精准的风险判断依据,也从源头保障了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为不动产登记工作筑牢“智能风控防线”。
从“线下跑”到“线上办”,从“纸质递”到“数据传”,汉中市不动产登记信息化十项举措以技术创新破解服务痛点,以数据共享打通协同堵点。未来,中心将持续深化数字化改革,让信息化成果更广泛地惠及企业群众,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